English

素质教育与思维教育

1999-05-03 来源:光明日报 张秀廷 我有话说

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,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新人。而其中,思维教育应是一项基础教育。

思维素质的提高应当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。就人的本质特征而言,人之所以为人,是因为人有会思维的大脑,有交流思想感情的语言,有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双手。在这些基本特征中,思维是基础,是核心。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会思维。人类正是靠思维这个主观条件,才创造了人类特有的文化与文明。就人类自身的发展而言,人类已从远古的“肌肉就是力量”的时代逐渐演变到现在的“知识就是力量”的时代。可以预见,随着知识的普及和信息化科技手段的普遍使用,人类还将向着“智慧就是力量”的时代迈进。当代心理学家认为,思维能力是智慧的核心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思维已成为人类认识世界、改造世界的主要能源,思维已成为时代发展的第一需要。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科学技术更加高度发展的时代,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,因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创新人才。创新包括知识创新、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三种类型。而无论哪种类型的创新都必须以创造性思维为基础,并发挥其指导作用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我们的学生不但应当受到良好的思维训练,而且应当学习思维科学。

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应当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。按照我们的教育方针,学生应当在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。实际上,上述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以思维为基础的。一个没有健全的思维、缺乏理性的人,不可能成为思想进步、品德高尚的人。一个思维能力低下的人,不可能掌握高度发展的现代科学文化。一个缺乏联想和想象力的人,不会懂得什么是美。一个头脑蠢笨的人,不仅不能从事科学研究,连搬运砖头也会砸了脚面。一个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的人,也决不算全面发展的人。

应当明确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,不仅是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基础,而且应当成为智育的重要内容。一方面,在当今时代,单靠以往那种“记问之学”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,必须善于学习,善于分析与归纳,善于推理与联想,能够举一反三。这就要求有较强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。另一方面,“智育”应当有两翼,一翼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,一翼是思维能力的培养。早在两千多年前,我国教育家孔子就认识到,思考与学习同等重要(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)。所以,我们应当振起“双翼”,把知识教育和思维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。只有这样,我们的“智育”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智育。只有这样,才能使学生成为既有知识又有智慧的人。

加强思维教育和思维训练是素质教育一个关键性的环节,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,是要打破应试教育那种让学生死读书,读死书,把学生变成“背书的机器”、“答卷的工具”的旧局面,创造学生学得生动活泼,学得主动,从而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,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新局面。这种新局面的形成,除了从教学计划、教材、教法和考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宽松、民主的外部环境之外,主要依赖于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而这种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是有条件的,其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、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与其学业相适应的思维能力。一个不善于思考或思维能力低下的人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即使有了一时的热情也不可能持久。而学生的这种思维习惯、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,需要教育者积极正确地引导、训练和培养。没有这种引导、训练和培养,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。

总之,思维素质是受教育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。思维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、基本内容和基本环节。忽视思维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备的教育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